高教性 · 职教性 · 地方性
当前位置: 首页 > 协同办学 > 台州湾职业教育集团 > 正文

台州湾职业教育集团2018-2023年建设方案

时间:2018-12-28    来源:台州产学研信息港    点击:[2873]

台州市是东南沿海现代化港口大城市、长三角南翼的先进制造业基地,被列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中的重点城市。台州是中国股份合作经济的发祥地,是中国民营经济创新示范区和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台州民营经济占经济总量的95%以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台州现象”。

2016年8月22日,在台州撤地设市22周年的节点上,市委召开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到2030年,把台州建设成为在全国乃至世界独具魅力的“山海水城”、“和合圣地”、“制造之都”。围绕打造“山海水城”、“和合圣地”、“制造之都”这3张城市金名片,扎实推进全市域统筹发展、市区融合发展,全面提升城市能级,建设富有台州特色的现代化城市。台州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大力扶持职业教育的发展,各职业院校根据区域产业需求设置专业,培养了产业急需的大批高素质生产、服务、科技和管理人才,为台州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台州产业集群特色明显,制造业门类齐全,配套能力强。台州已形成汽摩配、医药化工、家用电器、缝制设备、塑料模具等20多个规模上百亿元的块状特色经济,有6个块状经济列入浙江省现代产业集群提升试点。“中国汽车及零配件出口基地”、“医药产业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等51个国家级产业基地落户台州,156个工业制造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占有率第一,67个产品为国际市场占有率第一。台州的上市企业多,创新能力强,涌现了海正药业、双环传动、水晶光电、伟星新材等一批优秀制造企业。台州正着力培育汽车及零部件、通用航空、模具与塑料、医药医化、智能马桶、缝制设备、泵与电机七大千亿产业集群,打造高新高端、智能智慧、集聚集群的产业高地。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和人才支撑,这就对台州的职业教育如何在与企业的合作中实现共融互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是一项以双赢为目标的全新课题。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是政府主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现为全国优秀高职院校“浙江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学校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高教性、职教性、地方性”的“三性”办学定位,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宗旨,秉承“源于产业、依托产业、服务产业”的专业建设思路,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学校建有校内实训基地38个、实训实验室150个,其中国家数控技术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1个,获中央和省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实训基地2个;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9个。此外,学校拥有省级产业技术联盟、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省级创新团队各1家,市级研究机构5家,校级研究机构10家,校企共建产业学院5个,市级院士工作站1个。学校拥有维修电工、数控车工、人力资源师等三个高级技师鉴定资格,可鉴定和考证工种达22个。“省级金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全国英语翻译证书甲级考试培训核心合作机构”、“浙江省首批涉台教育基地”、“浙江省首批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育基地”、“台州国家级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培训中心”等相继落户我校。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已经基本形成集高职教育、成人教育与各种培训于一体的办学体系,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学校先后为社会输送了4万多名优秀高职人才,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均在98%以上。学校坚持开放办学,持续推进合作办学国际化,先后与美国、德国、英国、新加坡、香港、台湾等近20多所国(境)内外大学或研究机构建立了校际友好合作与交流关系。与德国bbw教育集团合作举办中德学院、与美国印第安纳理工学院合作举办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参加省“一带一路”职业与语言培训中心(泰国)等职教合作项目。注重师资培训国际化、学生培养国际化,积极开展国际引智和外籍教师聘任工作,多渠道提高学生海外游学、访学的比例和质量。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以其良好发展态势和综合实力,占据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科技研究等方面的优势地位,成为台州职业教育事业上的龙头院校,发挥着积极的引领作用和辐射作用。                                             

台州湾职业教育集团获得市政府批准成立以来,开展了各种积极有益的校企合作活动,为成员之间架起了沟通、洽谈、合作的桥梁,校企合作得到快速发展。为了进一步促进台州市及周边区域经济的发展,推动职业教育走规模化、集团化、信息化的发展道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职教综合实力,打造浙江职教品牌,拟组建第二届台州湾职业教育集团(以下简称“职教集团”)。

一、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十九大报告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要求和省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整合台州市多所职业技术学校办学资源,利用台州以及周边有关企业的资源,通过“政府推动、龙头带动、项目驱动、多方互动”的形式,形成产学研合作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做大做强台州职业教育,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

二、目标任务

  台州湾职教集团将依托行业的优势,以专业群为纽带,通过学校、政府、企业、行业、研究院所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推动职教集团从松散型走向密集型的产学研合作机制,以“协同办学、协同育人、协同创新、协同服务、协同创就业”为具体任务与发展重点,为推动台州职业教育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协同办学。校政企行合作创新教育组织新形态,共建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行业学院等,进一步探索并完善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逐步健全各项制度保障新办学模式的稳定运行。鼓励上市公司将职工大学办在学校,鼓励学校“三名企业”创办职工大学,校政企行联合建设培训体系。以办学机制创新为主线,创新产业学院教育组织新形态,深入探索建设混合所有制,双主体产业学院,多主体行业学院建设。

——协同育人。推进产教协同育人,按照“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培育特色、加强应用”的思路,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特色,办学水平和起示范作用的与台州支柱产业相适应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校企联合实施现代学徒制和新型现代学徒制,组建订单班,冠名班,双元制,协同建设“双创基地”,“见习就业基地”,不断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同步推进,互动交融。各方共同致力于加强产教融合师资队伍建设,大力发展校企双制、工学一体的技教育,调整优化学科及专业结构,基本形成本市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协同创新。企业、学校、科研院所围绕产业关键技术、核心工艺和共性问题开展协同创新,加快基础研究成果向产业技术转化。企业和学校积极共建技术中心、技术实验室等技术创新平台。学校应将企业生产一线实际需求作为工程技术研究选题的重要来源。

——协同服务。面向产业和区域发展需要,加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确立“根据市场定专业、紧扣企业开课程、针对岗位练技能”的专业建设思路,紧密对接七大千亿产业,提高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的契合度,提高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完善地方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促进学校教育与地方产业的联动发展,以此带动企业社会服务功能的升级。各方联动协同服务于地方区域经济建设。

——协同创就业。一方面,推进协同创业工程,鼓励创新型创业就业;以大学生创业园为基地,以企业提供产品、资金、指导为基础,将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利用社会资源,搭建青年创业者交流平台,满足创业型就业大学生需求。与台州社会投资公司、鸵鸟足球公司共同成立大学生创业园。另一方面,推进协同就业工程,校企联手举行顶岗实习招标会,毕业生招聘会,就业服务月,名企入校园等活动,以现代学徒制等为载体促进高品质提前就业。

三、建设重点与措施

1.按照宏观管理和微观运作协调一致的原则,建设职教集团的组织架构

职教集团实行由会员单位组成的会员理事会制。集团设理事大会、常务理事会和秘书处等机构。理事大会是集团的最高权力机构,负责制定集团的发展规划、发展战略。常务理事会是理事大会的执行机构,在理事大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秘书处设在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是集团的常设机构,具体负责集团的日常工作。理事大会充分体现政府对职业教育的宏观管理职能,由浙江省教育厅、台州市教育局对职教集团的工作进行指导与监督,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科技局等政府机构提供咨询和指导,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政策导向、专项计划推动、激励奖励机制、经费和项目扶持等措施,推进职教集团建设。

根据台州产业布局和经济结构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的实际,职教集团首先以七大千亿计划产业专业群(汽车及零部件、通用航空、模具与塑料、医药医化、智能马桶、缝制设备、泵与电机)为基本运行组织,由台州职业技术学院、台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汽修职业技术学院和椒江职业中专、缙云职业中专、新昌职业中专等学校,联合台州市重点骨干企业,建立专业群合作会议制度,发挥职教集团优势,形成纵向衔接横向结合的专业群体。

2.按照政府推动、共建共享、开放运行的原则,优化实训基地建设

根据专业群建设规划,利用现有高中职院校的国家、省级专业实训基地,进一步扩充、完善技能型实训基地建设。规划合作建立1个校外共享型实训基地,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探索建立校内生产性仿真实训基地和校外紧密型实训基地。推进成员单位的协作,实现实训资源和企业的生产车间及设备等资源的共享,优化实训基地建设。

共建学校专业带头人和企业“能工巧匠”师资资源库,形成校企专业团队,承担学校人才培养、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师资队伍建设、企业培训、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和考证工作。学校企业共享师资资源库,逐步形成优势,扩大专业的知名度并共同编写精品课程。各专业群实训基地推出精品技能培训项目,通过市教育局、劳动部门审核后面向社会提供服务。台州大学生创业园面向集团成员开展创业团队孵化工作,三年内培训、孵化创业团队100个。各专业群组织利用学校企业的专业优势为新农村建设、社会服务、创新创业、中外合作办学等提供服务。

3.按照“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原则,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依托专业群教学指导委员会和职教集团,建设与生产一线紧密结合、中高职教育相配套,包括专业教学目标与标准、课程体系和实验实训、教学指导、学习评价等内容的专业教学资源库。专业教学资源库经集团专业群教学指导委员会论证后组织实施,并根据科技和行业企业发展实际适时进行修订和完善。建立网络资源共享平台。

 积极实施学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探索学校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深化产教融合教育。通过职教集团保证在校生学习期间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具有职业资格证书专业的毕业生取得“双证书”的人数要达到90%以上。积极开展各专业大学生技能竞赛,引导学校加强学生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培养。深入实施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研究与实践,推动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积极开展创新改革。   

畅通职业技术人才供求信息渠道,联合(订单)培养和按需供给各类职业技术人才(包含毕业生升学、就业网络),鼓励企业在职业院校设置勤工俭学岗位和奖学金;与企业合作,开展“工作经历”学分试点,鼓励企业和学校按照学分比例合作培养学生。

4.按照突出重点、优化项目、长期合作、有所创新的原则,开展技术服务工作

开展技术服务工作。根据企业的需求,整合学校、企业的力量,借智借力,开展技术服务工作。把握集团内校企战略合作的特性,从谋求企业、学校的长远利益、根本利益出发,精选合作项目,围绕专业群平台开发新产品、新工艺,并积极争取政府的项目经费扶持。三年中,集团内立项并协作开展技术服务100项,完成专利100项。

协助台州市各级政府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充分利用集团成员的专业和行业优势,协助政府为新农村农副业、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发展和规范台州的新农村产业。利用集团建立的线上线下对外窗口,作为集团成员对外服务和宣传的窗口。

5.按照优势互补、培养与使用结合的原则,促进人才资源共享工作

共享成员单位的师资(教师互聘)、技术人才(校企互聘)的教育资源。建立职教集团人才共享平台,出台人才互聘、交流促进办法,探索集团内人才在企业、学校进行交替工作的方法,探索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运作新模式。

6.按照循序渐进、讲究实效、不断完善的原则, 开展职教集团发展性评估工作

积极争取政府对职教集团的指导和政策扶持,建立企业用人单位、学校、职能部门的保障与评价机制,形成对职教集团的发展状态进行评价的制度。坚持和完善每年一次的自评和单项工作评估,开展3年一次的整体性评估制度,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提高工作质量。建立职教集团发展状态数据年度统计和公布制度,并作为评估工作的重要依据,促进学校、企业在政府的推动下不断地融合。

四、时间安排和资金安排

今后五年,职教集团将着力助推台州七大千亿产业发展,实施“助推七大千亿产业十项行动计划”,积极打造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摇篮、产教融合的实践基地、职教改革创新的台州品牌。主要项目建设与经费安排见附表。

争取省市政府投入财政性资金3050万元,学校投入1610万元,吸引企业资金1880万,其中财政性投入和学校资金主要用于基地、师资、科研、工学结合的课程开发、教材编写等教学建设。

 

 

                                     台州湾职业教育集团

                                     2018年12月21日




上一条:台州湾职业教育集团第二届会议顺利召开 [12-28]

下一条:台州湾职业教育集团章程 (修改稿) [12-28]